首页

踩踏之家品丝论足

时间:2025-05-24 07:54:06 作者:真金白银投下“信任票” 浙江持续释放“引力效应” 浏览量:24117

  中新网赣州8月23日电 (熊锦阳 刘力鑫)“赣州龙南和我们总部所在地台湾新竹都是客家人聚集地,大家文化语言相近,在这里投资建厂,我们倍感亲切。”近日,江西联茂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工务处处长彭志伟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表示。

  位于江西赣州龙南市的江西联茂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下简称“江西联茂电子”)是一家台资企业,它由覆铜板行业的龙头企业之一、台湾上市公司联茂电子投资兴建,主要生产应用于AI服务器、5G基站通讯、汽车、高性能计算机类等产品电子主板的基板材料。生产的产品包括玻璃纤维半固化胶片、覆铜板(软板、硬板)等,其中高阶基板产品处于全球领先水平,各类产品主要面向大陆销售。

  记者了解到,江西联茂电子于2018年签约落户龙南,总投资额约32亿元,在2019年便实现第一期项目当年动工当年投产,目前已累计建设了三期项目,年营收额也保持逐年上涨的趋势,2024年预计将实现营收31亿元,纳税5000万元。

  走进江西联茂电子的生产车间,只见一台台精密仪器正有条不紊地运作着,偌大的厂房内只有少数几人在操作设备,生产线的自动化程度很高。“这是我们的5G智慧车间,整个生产流程不需要太多工人参与,而且生产出来的覆铜板无论是大小还是精度,都是行业统一标准。”彭志伟表示,即使放眼全球,龙南工厂的设备技术水平也很先进。

图为江西联茂电子科技有限公司5G生产车间内,彭志伟向记者介绍生产流程。刘力鑫 摄

  为何选择在龙南这样一个县级市投资建厂?彭志伟说,最初集团是受另一家已落户龙南的产业链下游公司邀请,前来龙南考察。“过来后我们发现,这边的招商政策很好,政府各有关部门都很热情欢迎我们。而且这边的语言和台湾很接近,因为龙南和台湾的新竹、桃园等地都是客家人聚集地,大家沟通交流非常顺畅。”

  彭志伟是台湾桃园人,已经在大陆生活工作了五年时间。这五年间,他既亲身感受到了龙南当地政府对企业发展的全方位支持和服务,也见证着龙南乃至江西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

  “我觉得江西的营商环境很好,从我们最初落户建厂,到后面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有关部门都非常重视关心我们,还派人专门对接我们企业。”彭志伟说,早期企业刚落户龙南时,工厂周围基础设施不完善,他们和政府反应后,很快问题就被陆续解决。如今工厂周围环境优美,基建也很完善,聚集的企业越来越多。

图为江西联茂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工人在生产线旁监测设备运行情况。刘力鑫 摄

  彭志伟告诉记者,他现在每年有11个月都住在大陆,也去过大陆的不少城市,在他眼中,大陆这些年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速度都很快,特别是交通网络四通八达,去哪里都很方便。“我觉得两岸的民间交流是很重要的,很多台湾人特别是年轻一代,都应该来大陆实地走走看看,这样他们的想法也许就会发生改变。”

  谈及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彭志伟表示,龙南工厂将持续研发生产和销售高阶材料覆铜板,希望能抢占更多市场份额。此外,龙南工厂已建设了三期,未来工厂全部建成投产后,可达年产覆铜板2880万张,年营收45亿元,直接解决就业约2000人,龙南工厂也有望成为全球覆铜板产能第一的单一生产基地。(完)

【编辑:田博群】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侵害植物新品种权案增长 中国最高法加强护“种”

生猪产业政策日益稳健,支撑大豆产业长期发展。我国生猪产业经历了一系列的变革和调整,产业政策协同性增强,为产业平稳健康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制度基础。政府鼓励大豆种植和加工企业扩大规模、提升技术水平、优化产品结构,促进大豆采购、加工、运输等的发展,这些政策措施有助于降低大豆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生猪产业政策和大豆产业发展政策的稳定,有利于稳定预期,从而有助于产业长期规划和投资。

量子互联网关键连接首次实现

在重复性的焊接、拧螺丝方面,机器比人可靠得多,这些最终都体现在产品质量上。人的视觉能识别到的误差是0.2毫米,但蔚来的要求是0.05毫米,这样的误差虽然已小到不影响观感,但会影响行驶中的噪声、振动与声振粗糙度,“天工”更在意误差背后的安全与舒适的保障。

河北唐山市滦州市发生2.0级地震 震源深度15千米

多伦多8月14日电 (记者 余瑞冬)加拿大曼尼托巴省首府温尼伯市一年一度的文化盛事温尼伯民风节正在举行。其中的中国馆已于8月11日在温尼伯中华文化中心开馆,吸引不少当地民众前往观节目、品美食,体验和欣赏中国文化。

传统民俗活动“出圈” 催热福建旅游市场

“我们设立快速检查通道,对列车采取‘重点抽查、普遍检查’的查验方式,让同一铁路口岸出入境的列车员工享受‘证件加盖一对验讫章,其间不再加盖验讫章’的便利措施,确保货运列车‘随来随办、随到随检’。”王强说。(完)

北京地下水水位为何能连续9年“长高”?

2013年6月22日,有上千年历史的中国云南红河哈尼梯田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首个以民族名称命名的世界遗产。10年过去,哈尼梯田发生了哪些变化?梯田文化的保护与发展面临哪些问题?如何解决?近日,“东西问”专访专注研究哈尼族文化40年的云南省社会科学院民族学研究所原所长王清华作出解读。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